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>就医指南>医院简介
康复知识
孤独症儿童家庭康复训练
孤独症儿童家庭康复训练——日常行为规范的建立
良好的行为规范是孤独症儿童融入社会的重要前提。家长需要帮助并训练孩子以正确的行为方式与人沟通、表达需求、适应常规等等。孤独症孩子的行为问题往往是最困扰家长的事、如果把孤独儿童的康复训练比喻为建大楼的话,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则是生产一砖一瓦和打地基。只有具备良好的行为规范,家庭训练才能更有效。
  (一)常见的行为问题
  常见的行为问题包括自我刺激、情感爆发、刻板、伤害、多动、徘徊等。不同的行为问题都是有其不同的功能:有的是为了逃避学习;有的是为了得到物品;有的是为了引起他人注意;还有的是为了满足生理上的自我刺激等等。
  (二)训练原则
  1、针对性 孤独症儿童的任何行为问题都是有一定的原因,相同的行为表现背后可能有不相同的原因,找出这些行为发生的原因将有效改变孩子的问题行为。家长需要详细观察记录孩子出现问题行为的时间、地点、次数、场合、当时孩子的情绪状况及结果,分析并找出行为发生的规律和原因,并进行针对性处理。
  2、及时性 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,需要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和进行处理。一方面,如果有伤害行为,可以防止孩子伤及他人和自己;另一方面,延迟反应很可能让孩子难以理解问题行为的指向,不能起到行为矫正的目的。
  3、预见性 对孩子可能发生的问题行为进行预防性干预,比问题行为出现之后更容易处理。这有赖于家长认真观察自己的孩子、充分了解问题行为发生的特点及其后果。
  4、奖罚分明 对孩子出现的某些行为表现,家长应该进行一定的分析,对不良行为要进行适当的矫正,对良好的行为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赞赏,让孩子对奖罚与行为性质有明确的区分。
  (三)方法指导
  每一个孤独症孩子都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,家长需要掌握一些实用的手法,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,以便及时处理。
  1、消除诱因 即在问题行为出现前及时消除造成问题行为的原因。例如:如果孩子听到某一个电视节目的声音时会叫喊,就可以通过调低电视声音或转台等方式避免孩子叫喊。
  2、行为替代 预知孩子即将出现问题行为时,家长可以相对应地引出其他良好的行为来替代不良行为。例如:当孩子以拉扯的方式来表示与他人接近的时候,家长可以及时辅助孩子与对方握手;让孩子模仿两唇闭合,鼓起两腮,这样便不能大声叫嚷。
  3、指示辅助 若孩子的问题行为是由于他们不明白要求而发生的,父母可给予他们清晰的指示,示范恰当的行为,亦可在问题行为出现的初期给予及时的帮助,从而减低问题行为加强的机会。
  4、提前预告 如果孩子对新的环境或任务反应较大而导致问题行为出现,父母可尝试预先告诉孩子有关的转变内容,或与孩子进行模拟练习。例如:在上商场购物前,和孩子说好购物内容(对较难理解语言的孩子,可以出示几种物品的卡片,由孩子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),达成“购物合约”,并坚持履行合约等等。
  5、行为忽略 如果孩子为了引人注意而出现问题行为,家长可以不予理睬。孩子开始可能会变本加厉,家长就尽可能保持冷静,坚决不让孩子以问题行为得到别人的关注。当然,危急情况除外。
  6、尝试接纳 如果孩子的某些问题行为不会对他人造成太大的干扰,家长需要尝试让孩子知道“父母明白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和感受”,纵使其表达方式并不恰当。例如:孩子以固定位置摆放他的用品,家长可以不做改变。
  7、示意停止 当问题行为出现时,家长可尝试直接示意让孩子停止。亦可预先与孩子约定一套手势或暗号,作为制止方式。例如:当孩子在公共场所吵闹时,家长用食指放在嘴唇前发出“嘘”音以示安静。
  8、积极奖励 保证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秩序,是孩子形成良好行为规范的重要条件。家长需要对日常生活进行恰当的规划,持之以恒、严格实施。最积极的做法是:随时把握机会奖赏孩子的恰当行为,使良好行为得以巩固。
点击数:6022   录入时间:2019-9-19   【打印此页】 【返回】
注: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,未经允许,谢绝转载。图片与文字来源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